方李邦琴买下了美国主流英文大报

“美国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设起来的家园,开拓生活的一个童话。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这童话中的一章。”  –乔治.布什(美国前总统)

“《观察家报》,一个世纪前,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曾用办报的方法寻找出路,来抵御亚洲移民潮所带来的『黄祸』,而今,一位美籍华人家族以其经营之道接管了它。该家族就是方氏家族,他们正驾驶着一个日益繁茂的商业集团。”  –《华尔街日报》

赫斯特家族(William Randolph Hearst),美国鼎鼎有名的传媒大腕世家,其家族掌控着美国多家主流英文媒体;另一个让赫斯特家族扬名的是它的老祖宗赫斯特在100多年前曾率先把中国移民叫做“黄祸”(Yellow Peril)。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00多年后的一天–2000年3月17日,就是这位曾被老赫斯特称作“黄祸”的一位中国移民买下了赫斯特在135年前创办的旧金山地区两大英文报纸之一的《观察家报》。这位曾被他称作“黄祸”的中国移民名叫方李邦琴。 

方氏家族在美国办报的历史要追溯到40年前,方李邦琴的先生方大川是留美的新闻学硕士,从台湾到美国后曾在《少年中国晨报》、《新生报》、《世界报》从业。那时,方大川先生时常在报纸上,在演讲中呼吁华人参政,在政治上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

一直梦想自己有一份报纸的方李邦琴和她的夫婿方大川认为,中文报纸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的声音,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报纸,虽然中文报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有如隔靴搔痒。二十多年在美国的生活磨炼,他们深感要想让主流社会顾及到你的存在、倾听你的声音,就一定要办一张英文报纸,中国人绝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1979年8月,方家《亚洲人周刊》(《Asian Week》)在旧金山诞生了。很快,《亚洲人周刊》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夏威夷等地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成为所有主流亚裔声音的政要们希望参考的资料。

1987年,他们又买下社会报纸《独立报》(《Indpendent》),当时发行约4万份。一年以后,旧金山另一份英文报纸《进步报》因营运不济而倒闭,方家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将原为四开的《独立报》改为对开大报出版,面向全市发行,涵盖了原《进步报》的基本读者。此后,《独立报》还出版了中半岛地区版。

1993年春季,方家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中半岛地区覆盖19个城市的11种英文报纸。前后不过11年,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在湾区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据专门统计机构核数,整合后的《独立报》系每期总发行量为50余万份。《独立报》已发展成为涵盖旧金山湾区19个城市,也是全美国最大的非日报的英文报业集团,仅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为他们的读者。

1994年方家买下《芝加哥论坛报》圣马刁七家地方报纸。

1998年8月,他们又将这七家报纸与旧金山的《独立报》合并,每一份报前都冠上“Independent”(独立),成为全美国非日报的最大报系。

方李邦琴说,过去一百年来都是由白人在主导、写历史,但是,21世纪不一定是白人的世纪,“中国人也要参与写历史”。在美国,我们的华人不能仅只坐公共汽车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气坐在掌握方向盘的驾驶座上。无论是高科技界、旧金山,或是中国大陆与港台,中国人都有杰出并且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而《独立报》买下《观察家报》是另一个起步。新的《观察家报》将会秉持该报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办报风格,但是,对于亚裔社区的新闻也将会有更多的报导。旧金山已经是一个少数族裔占多数的城市,白人已经不再是主流了。

1999年7月,已拥有《独立报》系的方氏企业,就开始决定买下《观察家报》,她说,《观察家报》的祖先敌视中国人,她早就“有一个冲动,有一天把它拿下来。”同时当时也有机会,《观察家报》收购《旧金山纪事报》,不出让《观察家报》就违返了美国的反垄断法。

2000年3月17日,方氏企业买下《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当天,该报头版以特大号字刊出“Sold”(被出售)的字样,美国主流大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均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一时成为美国新闻界的特大新闻,惊动四方。

方李邦琴女士的先夫方大川先生曾经出任美国一份华文日报——《少年中国晨报》社长十年有余。

早于一八五四年,世界第一份华文周刊《金山日新录》在旧金山创刊,其后旧金山亦有了第一份华文日报《美西申报》。

二十世纪初旧金山先后出版四份华文日报,四份报纸都和方氏家族有渊源。其中由美洲洪门致公堂主办的《大同日报》。后改名为《世界日报》,梁启超曾为此报执笔。

方大川先生出任社长的第二份报纸,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少年中国晨报》。它是孙中山先生在海外鼓动革命,唤起华侨社会,共同推翻满清,建设民主国家的喉舌。先夫就在这个报社里做了十年社长。

第三份是旧金山华人组织同源会创办的《金山时报》。这份日报一时独领风骚,至今虽仍存在,但已失去往日光辉。此报数任负责人都曾与方氏家族联络,希望方氏接管此报。

一九二七年,《美洲国民日报》在旧金山诞生。该报完全站在抗日立场,方氏后来在《美洲国民日报》旧址开设印刷厂,《美洲国民日报》旧址已成为方氏家族发源地。方大川先生首创全美发行英文周刊“亚洲人周报”就是以这个有纪念性的建筑物作根据地。

六十年代星岛日报报海外版在旧金山问世。其后台湾报业大举进军美国,尤其是在旧金山,当时有世界日报,中国时报,中报,远东时报,国际日报,再加上当地的少年报,金山时报,真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八十年代,中国的侨报加入旧金山湾区市场,形成今日湾区中文日报发展局面。

方李邦琴认为美西华文报纸的发展七十年代是一个分水岭。七十年代前,美西所有记者会都用广东话。七十年代后,台湾报纸蜂拥而至,加上中国大陆侨报加入,记者会改以普通话为主。到九十年代,记者会上又出现中英语参半情形。这种演变表现出华人报纸在美国发展趋势,并显现出华文报业和当地主流报业已缩短距离。

从报纸内容看,由于早期在美华人大都来自中国大陆,当时华文报纸的创立都是宣传革命,宣传理念,有着浓厚爱国情操和高昂爱国意识。到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美华人都来自大陆和港台三地,他们都颇具知识水平,对原居地发展和命运甚为关怀,因此那时华文报纸几乎都是华人原居地新闻动态。因为理念不同,各报在言论上常出现针锋相对。但到九十年代,华人在美国无论事业上教育上都有了成就,他们关心整个中国前途,具有使中国人生活富裕、祖国强大的愿望,同时华侨在当地扎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所以关心所居地的自身利益,因此华文报章立场渐趋中立,除报导大陆和港台、国际及地方新闻外亦开始注意报导美国政府的动态,例如美国大选和其它社会立法事件,华文报纸亦时常会参考主流媒体报导。这证明华人报纸已一步步和主流媒体接轨,关系亦越来越密切,甚而拟与当地主流报纸结盟,共创市场。

方李邦琴在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对美国社会的繁荣进步,对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等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受到了在美华人和美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肯定。方李邦琴曾获多项荣誉和奖励,她所在的旧金山市长布朗还宣布2000年9月18日为“方李邦琴纪念日”(ElorencefangDay)。

EN6NIbFPtlGb3M
dEbA-fzyqqip7794818

方李邦琴最早率团参加华创会,华创会是链接侨胞的纽带,看着华创会名气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以往几届,她带领来不少硅谷科学家来汉创业发展,她计划引进更多海外人才参与家乡的建设。“我们不但要说好自己的故事,还要让更多外国朋友来武汉看,让他们亲眼见证武汉的飞速发展。“

方李邦琴发起长江商学院,她说“我对武汉有着很深的情结,小时候因为战乱颠沛流离,长大了随夫出国。直到2011年,武汉市授予我荣誉市民的称号,我才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多次来武汉的方李邦琴,看到如今武汉的高质量发展欣喜不已,她说,高楼鳞次栉比,交通四通八达,这是最直观的体会。“武汉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都聚焦武汉,我相信,复兴大武汉指日可待。”

链接视频